青山区奋楫搏浪铸强发展硬实力

行业新闻 2025-04-08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奋斗征程波澜壮阔。转眼间,2024年的拼搏和蜕变悄然落幕。回首过去一年,青山区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忠诚践行习对包头作出的“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主线,以坚定有力的步伐,全力推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改善等诸多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南高齿三期项目投产,产能达到1500套,青山区成为自治区最大风电齿轮箱变速箱生产基地,新能源产业实现全方面推进。2024年,面对晶硅光伏行业的周期性挑战,青山区主动出击,推动中鑫诚、兴裕达等13家光伏配套企业成功落地,光伏产业增加值增速飙升至25.3%,园区光伏装备产业集群脱颖而出,成为当年自治区唯一入选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氢能储能领域,青山区果敢开辟新赛道,率先建设自治区首家氢能储能产业园,成功吸引上海申能、上海杰宁等行业头部企业入驻。纬景3GW锌铁液流储能电池、国轩15GWh锂电电池电芯、上能电气4GW储能变流器等一系列标志性项目开工建设,填补了全市多项产业空白,并将成为青山区继装备制造、晶硅光伏之后的又一个旗帜型产业集群。

  如何让“夕阳红”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青山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获评自治区唯一一家4A级站点,这一荣誉给出了答案。荣誉不仅是对该中心工作的高度认可,更是青山区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果的生动写照;荣誉的背后是青山区积极探索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扎实有力举措。

  从制度层面,青山区夯实养老服务根基,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制度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在设施、资金、人才等方面为养老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包括新运营的青山养护院在内的全区14家养老机构、2263张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超65%。通过开展敬老月巡回开放日活动、发放代金券、发布监管投诉举报公告等,提升服务质量。推动13家养老机构完成消防改造,并建立包联机制,聘请第三方强化安全管理。

  建成53家“老少乐园”站点、35家惠民餐厅,与18家餐饮企业合作助餐;建成乡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1个、村级养老服务站21个、农村幸福大院1个,实现农村养老服务站点全市率先全覆盖。在既有政府购买养老服务项目基础上,还投入资金实施“幸福食光”等4个新项目,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承办多项活动,为老人提供更多福利。

  此外,青山区还在老龄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中示范增速、精准发力。发挥老龄委示范带动作用,联合多部门开展系列老年人活动。赴多地考察对接项目,引进华艺国际养老等企业,与同利家电、平安银行等合作,推动多个招商项目,探索银发经济发展的“青山样板”。

  2024年,青山区一系列民生工程稳步实施,从温暖的供暖到畅通的排水,从老旧小区的蝶变到农村环境的改善,每一项都实实在在地提升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让幸福的气息弥漫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青山区于4月底迅速启动2024年“温暖工程”。经过各街道和供热公司前期细致的摸排与分析,针对管网老化等问题,制定了全面的实施方案。此次工程计划投资约2亿元,对热源、一次供热管网、多个小区的二次网、楼道立管以及换热站进行大规模改造,51项工程在供暖前全部完工,1.5万户居民的供热条件明显改善。

  同步发力的还有青山区城市化精细管理工作。区住建局组织人员对城区雨水箅子开展专项清理,并将其纳入长效管理机制。多条路段的300余个雨水箅子被排查清掏、维修和更换破损设施,17条道路新建雨水管线工程全部完成,保障雨季城区道路排水畅通,守护市民“脚下”安全。

  全面完成13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解决了65个老旧小区的“飞线”问题,“夹心房”改造任务圆满收官,166套安置房实现“交房即交证”,兑现了让群众供暖前住上新楼房的承诺。完成2118户户厕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工作也成效显著,农村垃圾收运处置实现全覆盖。

  青山区存在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西部区名校多,教育资源集中;东部区学校少,师资力量薄弱。

  如何解决这一现实问题?2023年,青山区认真落实市委部署要求,在深化细化实化上下功夫,迈向改革“深水区”,告别简单的“复制粘贴”模式,因地制宜实施了东部区域教育振兴行动,确定“两提升、四新建”总体任务。在政策、资金、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对包头市第二十一中学和包头市青山区朝阳路小学进行提质升级改造,组建了青山区第一中学教育集团,实施“1+N”发展模式,统筹整合集团内各校之间的教育资源,遴选22名校长、教师到包头市第二十一中学、朝阳路小学开展支教,聘请多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顾问团队,跟踪指导区域教育发展,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系统提升区域教育质量。

  伴随一年来深入实施的东部教育振兴行动、集团化发展行动、教师培优引才行动和教育提标提质行动,青山区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也强势启动。从开设家庭教育课程到成立家校社协同育人联盟,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再到“教联体”启动的迭代升级,青山区“443”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案例荣获全国教育系统最佳案例,并持续在夯实基础、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推动形成良好教育生态和育人环境、最大限度释放协同育人的规模效应上发力。

  2024年7月,包医二附院医疗集团二○二院区层流手术室首台手术成功实施,标志着包医二附院医疗集团二○二院区标准化层流手术室已经完全具备二级、三级、四级手术条件和手术能力,能够为辖区居民群众和中核北方核燃料、弘元、晶澳等企业职工提供安全、高质量、可持续的便捷医疗服务。

  过去一年,青山区全力推进医疗高地建设,全面完成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任务。制定《青山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健全工作机制。由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牵头,与青山区二〇二医院组建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成立工作专班,选派副院长担任二〇二院区执行院长,通过三年分步计划,推动院区建设,促进东北部区域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自医疗集团二〇二院区正式揭牌并常态化运营以来,各项工作机制逐渐完备。包医二附院选派专家团队定期出诊达261人次,挂号总数622人次。二〇二院区也积极到二附院开展学习,共派出行政人员8名、医生12名、护理人员12人。截至目前,出诊车次633次,上转至二附院242人,各类影像检查及胃肠镜诊疗有序开展,实现了120急诊急救、影像中心、胃肠镜中心的一体化,全区紧密型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医疗事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

  去年四季度,随着包头市首家投运“政银合作”示范点的揭牌运营,涉及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合伙企业等35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延伸至银行网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基层政务服务成为区域营商环境最强“磁场”。

  在“就近办”民生实事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青山区乘势而上,对富强路街道、科学路街道2个便民服务中心以及保利社区、学院社区2个便民服务站进行新一轮的提档升级。升级后的服务场所功能分区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可全面受理医保社保、民政事务等各类事项127项,极大地满足了周边居民的办事需求。其中,富强路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获评市级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并成功打造包头市首家街镇级24小时自助服务区,真正的完成了基层便民服务“不打烊”。

  秉持政务为民的根本宗旨,青山区一以贯之将“高效办成一件事”政策从蓝图变为现实,相继印发《青山区关于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行动方案(2024年—2026年)》《打造青山区“政务服务最高效”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方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青山区与41家相关单位紧密协作,组建了推进“一件事”专项工作专班,并建立起常态化沟通协作机制。通过各方齐心协力,目前在内蒙古政务服务网“高效办成一件事”专区已成功试运转30个“一件事主题”,并顺利办理了16类“一件事”,累计办件量突破1.1万余件。凭借敏锐的政策洞察力和高效的执行力,青山区还率先承接“诊所备案一件事”主题,成为包头市首批办理该事项的区域,为全市政务服务创新提供了有益借鉴。

  为全面提升青山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水平,青山区分别开展了2024年诚信品牌创建暨“印象青山”区域公共品牌发布会,青山区2024年诚信品牌创建暨首批诚信街区、诚信商户、诚信企业评选活动以及青山区诚信建设赋能“政银企”合作服务备忘录发布会暨第四季度宣传思想文化互学互鉴现场会,选树首批“诚信街区”“诚信商户”“诚信企业”31个,第二批诚信商户9家、诚信个人9名,诚信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在巩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成果中,配合建成“石榴花开”主题园、包头文学馆,打造43个示范点、8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精品路线,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载体建设更加有形有感有效。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青山区在过去一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每一步都凝聚着奋斗的汗水;站在新时代的浪潮中,青山区将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勇担时代赋予的使命,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有力的举措,朝着高水平发展的目标大步迈进。